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

最近我家關於吃的


(圖片來源El Campo)

*poireau
繼青椒、芹菜之後,poireau是我最近買菜時必購的的新歡,維基百科的中文版說它叫做「韭蔥」,可是圖片根本就不是。基本上他的外型就是很肥大的台灣蔥。依照某種未經考證「越小越香」的神祕定理,它的味道的確不比台灣蔥那樣嗆,不過已經有幾分神似了。

記得某個週日中午,我要小皮去樓下買菜時順便帶把poireau回來,他當時眼色為難了一下(翻譯:老子不喜歡這個蔬菜),但還是乖乖買了一把回來,之後我就做了蔥花蛋餅。煎的時候香味四溢,小皮坐在電腦前說聞起來好像很好吃欸,我回答:「我以為你不喜歡poireau。」

「嗯,那是因為法國人料理poireau的方式太噁心了!」

的確是啊,法國人無論煮什麼蔬菜,幾乎都是一視同仁全部用水煮到死爛,難怪這孩子一堆討厭的蔬菜,我已經聽過N個他描述小學營養午餐因為吃什麼水煮燉蔬菜而感到噁心的例子了。

接著幾天我用poireau做了清蒸魚、蒜泥白肉等,同樣是辛香料擁護者的小皮很捧場,以後買菜就會主動問要不要補齊大蒜洋蔥紅蔥頭和poireau。

(除了薑,他有陣子吃到怕了,懇求客家婦女我不要所有菜都加薑。)

說到底,其實我沒把poireau當蔬菜,而是當成香料在用。


*panga
前一陣子很愛做清蒸魚時,panga是我的最愛。法國人懶,喜歡吃處理好的魚片,沒皮沒骨沒頭沒尾的,難怪不少法國小朋友畫魚時是畫一個白色的方塊,這不是以訛傳訛的笑話,小皮有跟我證實過。

既然魚攤多得是處理好的魚片,那我也從善如流,免得像以往煎全魚時小皮很痛苦一直在挑魚刺。我承認我當時買panga是因為它明顯比其他白肉魚便宜許多,身為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,便宜的東西一定要嘗試。

以錫箔紙包裹撒鹽的魚片連同蔥段薑片蒸煮過後,打開錫箔紙,挑出蔥薑,把魚片置於磁盤,滿滿撒上切得極細碎的蔥花,淋上熱油滋滋作響,一下箸驚艷萬分,此魚肉質非常滑嫩,又不容易散爛,前所未有的口感,當下我宣布panga將成為我家餐桌常菜。

不知道是吃了第幾次,我才想是不是該搞清楚這是何方神魚,於是就著標價貼紙上的品目google去。

panga全名是pangasius,維基百科沒有它的中文頁面,不過大抵是一種鯰魚,產於湄公河。

接著在許多英文網頁看到呼籲不要再吃此魚的驚聳文章,大意是「骯髒」、「污染」這類的。

我很哀傷要小皮來看這些配上噁心圖片的文章,小皮說既然這魚生長在湄公河,那可以理解。

在「價廉物美」和「骯髒」這兩個點上徘徊許久,我還沒下決定。不過從此之後經過魚攤,我都暫時沒想到買魚這件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